已有1条回答
高三孩子应该是有压力的,家长帮助孩子减压多关心孩子身体,家长把家里氛围搞的轻松愉快些,让孩子在家可以放松舒展些,即使有压力或有什么困难,能在家里得到释放,家里能给到孩子力量。
高三焦虑怎么缓解最快的方法
1、让孩子学会放松
高三的压力比较大,如果孩子学习过多,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。家长可以让孩子利用学习的间隙,不失时机地放松一下自己,缓解学习的疲劳感,可以让孩子利用学习空余的时间,去跑步、打球、游泳等运动,来帮助自己放松身体和心理,才能更好的面对学习。
2、调整好孩子的心态
家长要帮助孩子调整好心态,同时教会孩子如何建立好良好的人际关系,很多孩子因为不会处理人际关系,在高三这个重要的阶段,变得敏感多疑,让自己的人际关系也会变得非常紧张和焦虑。
3、正确引导
在高考来临之际,高三的孩子大部分都会出现焦虑的情绪,如果孩子出现了焦虑情绪,家长要帮助孩子进行适当地引导,可以给孩子做一些思想工作,让孩子放松自己内心的压力,同时这个时期孩子在学习的同时,也要注意劳逸结合,帮助孩子放松。
4、让孩子跟好友倾诉
每个孩子在生活当中,都有几个要好的同学和朋友,家长可以让孩子在心里有烦恼和焦虑的时候,把朋友喊出来一起聊聊天,倾诉一下内心的想法,这样孩子在交流过程中,把自己内心的烦恼和交流都排解了出来,也能够有效的缓解孩子的心情。
5、适当降低期望值
很多孩子在刚上高三的时候都是热情高涨的,想把自己的分数迅速提上去,取得一个好成绩。但是实际上却很难做到,因为学习是一个过程,在复习当中,首先要稳住自己的基础,然后再去循序渐进地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,不要目标太高,导致心里急躁,反而会导致学习成绩出现下降。
高三孩子的压力来源于哪里
1、对孩子的要求过高,父母过于严厉,在高中阶段如果父母总是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好,就会让孩子很压抑,导致孩子会更加没有自信。
2、如果父母一直对孩子说孩子考不好以后,就一定会责骂孩子,这样孩子会更加叛逆,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影响,可能会使孩子会讨厌学业,而学习是一件苦差事。
3、父母经常说孩子的优点,孩子自信心低,对学习成绩有反感的,父母总是说孩子的成绩不好,孩子也会觉得学习好。
家长如何陪孩子度过高三
1、做一个自信的家长。孩子充满信心,才能在高考中正常发挥水平,取得优异的成绩。让孩子信心满满的迎接高考,首先家长要有信心。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鼓舞孩子的斗志,激发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。家长有信心,行动上就会表现从容,就会有一个和谐轻松的家庭氛围;就能够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,让他轻松上装,精神饱满的向高考发起冲击,最后赢得成功。一个整天忧心忡忡的家长,本身给孩子带来的就是无形的压力。让孩子戴着镣铐去跳舞,肯定是跳不好的。
2、做一个宽容的家长。由于高考的压力,孩子的言语、行为也可能发生一些变化,与高一高二年级时相比也可能不一样,家长要能容忍、接纳。孩子在家里只要不做出格的事,家长要保持沉黙。比如,有的孩子晚上做作业熬夜比较深;有的孩子在双休日,或者节假日早上睡觉起床比较迟;有时孩子偶尔也可能玩玩游戏等等。当出现这些情况时,家长不要急于表态,也不要急于干涉。先弄清孩子的想法,再与孩子沟通,表明自己的态度。
3、做一个懂生活的家长。家有高三的孩子,家长一个重要任务是为孩子做好后勤保障工作,让孩子吃好、喝好、休息好。衡量家长服务好的标准是什么?其实很简单,就是让孩子满意。让孩子吃的有营养,也不是天天大鱼大肉,也无需餐餐都是清清淡淡的,孩子喜欢的就是最好的。要按照孩子的口味,去安排一日三餐,只要不过度就行。有时为了调节孩子的口味,也为了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,每个星期也可以安排一二次到外面的餐厅去就餐,一家人在一起,不谈学习,不谈考试,就谈谈家常话,让孩子随心所欲的说,这也不失为陪伴孩子的一种选择。
4、做一个爱学习的家长。家长都希望孩子高考考出好成绩,上一所好大学。但如果经常唠叨,其作用肯定是适得其反。比如:时间紧,你学习要努力,要抓紧时间;我希望你能考上XX大学;你再不努力,只能走复习这条路了;你的基础比xx同学好,你肯定比他考得好。诸如此类的话,可以说,但不能多说。与其对孩子唠叨,还不如陪孩子一道学习。孩子放学回家,看到父母在看书,他也会自觉地完成作业;当孩子晚上在家做作业时,家长也陪在旁边看书、写文章,提高自己的业务,这是为孩子作出示范。说一千,道一万,不如自己动手干!家长的行动就是无声的命令,让孩子自省、自警、自觉。
5、做一个指导型的家长。高三的家长要及时为孩子提供指导。指导孩子管理好时间;指导孩子总结和调整学习方法;指导孩子缓解心理压力;指导孩子处理好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;指导孩子处理好学习、休息、运动的关系等等。家长的指导比对孩子的硬性要求,效果会更好。
6、做一个细心的家长。到了高三,孩子的情绪会出现波动,有时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、生闷气。家长要少说话,多观察,细心地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。特别是在某些重要节点上要细心观察。比如孩子脾气暴躁的时候;突然话语变少、生闷气的时候;每次月考前后;每次考试成绩公布的时候等等。细心观察来自于家长细心的准备。比如,学校的作息时间、每次考试的时间安排、学校的重要活动等等,家长都需要了解清楚。知己知彼,方能战而胜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