已有1条回答
孩子躺平摆烂,家长要无条件地去接纳孩子,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恭喜他,孩子做不到的时候,给他加油鼓气,而不是泼冷水教育。不是面对面指责,而是肩并肩前行。
孩子躺平摆烂怎么办
1、解锁孩子的内心世界
在孩子选择“躺平摆烂”的背后,往往隐藏着复杂的情感与困惑。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会躺平摆烂,到底是学习这座大山太过沉重,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?还是对未来道路一片茫然,失去了前行的动力?
要想帮到孩子,我们必须先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,多和孩子聊聊他们的想法和感受,听听他们的声音。这份真诚的交流,能让我们更贴近孩子的真实需求与内心挣扎,解锁孩子的内心世界。
唯有如此,我们才能精准定位问题的症结所在,为后续的有效干预与引导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。
2、重新定义目标,激发内在动力的钥匙
在探讨孩子躺平摆烂的解决之道时,首要任务就是引领他们重新定义人生的罗盘——目标。传统的学业成绩固然重要,但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。
设定目标时,最好是融入孩子的个性与潜能,确保它们既具挑战性,又紧贴其兴趣与特长,让孩子感受到目标的意义和实现目标带来的成就感。
这样的目标,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,不仅指引方向,更在孩子心中种下自信的种子,让孩子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。
3、制定细致可行的计划
目标既定,蓝图待展,接下来便是引导孩子制定一个细致可行的计划,帮助他们分阶段实现目标。我们可将大目标分解成相对容易实现的小任务,每天、每周、每月都有具体的行动指南。
当然,计划不仅要有一定的约束力,也要有适度的弹性,确保方向不偏、动力不减。让孩子知道每一步该做什么,如何做,增强他们的执行力和自律性。
4、创造正向激励机制
每个孩子都需要正向激励,当他们完成某个阶段性任务时,这种正向反馈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,还能激发他们持续向上的动力。
家长可以设计一些小奖励,比如一次特别的家庭活动、孩子喜欢看的书,或者一次小小的亲子游等,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有价值的,从而激发更多的学习动力。
5、家长的全程支持和陪伴
在孩子努力的过程中,家长的全程支持和陪伴是不可或缺的。无论是学习上的辅导,还是生活中的关怀,都要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无条件支持。
当孩子遇到困难时,家长要及时伸出援手,给予鼓励和帮助。让孩子知道自己并不孤单,在学习路上,家长与自己一路同行。
家长不妨告诉孩子:在这条成长的路上,你并不孤单,我们始终并肩作战,共同跨越每一个难关。
6、调整心态,保持耐心
从实践中来看,很多孩子之所以躺平摆烂,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长心态的失衡和耐心的缺乏。家长的首要任务是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,保持足够的耐心。
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,家长要懂得接纳他们的不足和失误,用积极的心态和温暖的陪伴,帮助孩子逐步改进。
我们要把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看作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,每一次失败都视同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,这样就能更容易保持良好的心态。
孩子躺平摆烂有什么表现
缺乏动力和兴趣:孩子可能对学校工作、家庭任务或其他活动失去兴趣,感到无趣或没有动力去做。
拖延和推脱:孩子可能经常拖延任务的完成,找各种理由来推脱或避免完成作业或职责。
消极情绪:孩子可能表现出消极的情绪,如沮丧、焦虑、愤怒或情绪波动,这些情绪可能会导致他们不愿意投入。
低自尊心:感到自己没有能力完成任务或学习,缺乏自信,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表现。
缺乏计划性:孩子可能没有制定明确的计划或目标,不知道要达到什么,从而导致混乱或不确定的状态。
社交隔离:孩子可能不愿意参与社交活动,远离与朋友或家人的互动,表现出与社交隔离相关的行为。
学术挫折:学习成绩下降,出现不及格或低分,可能是因为不愿意努力学习或完成作业。
孩子躺平摆烂,家长要避免以下行为
第一,不增加他的负面能量
那些一回到家就把自己的房门关上了的孩子,他关的不是房门,而是心门,尤其是那些在家里面不愿意和父母做任何交流,也不愿意出门,已经躺平封闭的孩子。
什么叫负面能量?比如恐惧、内疚、羞愧。孩子在遇到人生低谷的时候,更需要的是被理解。我曾经辅导过一个家庭,孩子拿着东西把自己的手割了一道道的伤口,妈妈说我也没有骂过她,也没打过他,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这个样子。
后来孩子给我说了他的心里话,她说,我觉得自从我上学之后,妈妈从来就没有笑过了,每天都皱着眉头,经常唉声叹气,我就觉得特别的羞愧,特别的内疚…
你看,不增加孩子的负面能量。不仅仅是语言上的,还包括你的身体动作,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情绪的共生。所以一个爱笑的妈妈一定会有一个喜悦的孩子。
第二,不说伤害他自尊的话
什么叫伤害他自尊的话呢?就是谴责、当众批评、比较等等。你看看你,你总是这么不努力,我养你这么多年,真是白养了,你这个样子真的是把我们脸都丢光了。
你以为你是在用激将法刺激孩子吗?孩子只会从你的语言当中产生,我不够好的自我否定论。
第三,不批判他的人格
你天天就知道玩手机,我看你就是一个废物,你做作业都要我提醒,我看你就是懒,你就不是学习的料。一旦把孩子的行为上升到身份层面,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就会得到极大的否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