已有1条回答
这不是好的习惯,应该尽早管教,同时满足他的一些需求,一旦养成习惯可不好,答应孩子合理的用钱需求和家长要,该给钱要给,有时也要占在孩子角度考虑问题,给他分析偷钱的危害性,不要因为孩子要钱而发火,正确引导和告诫,使孩子能快乐成长。
小孩偷钱怎么教育最有效
1、培养孩子的金钱观
俗话说的好,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”让孩子掌握一定的管理钱财能力,比如你可以每天固定给他一点钱,让他自己去掌控,双方定在规则等,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金钱观,对他们的未来的成长是有很大的帮助的。
2、满足孩子适当的需求
简单来说,就是让孩子有钱,这可以打消自卑的心理,生活中孩子经常会很容易出现对比的心理,我们无法控制这种现象,这是大环境所致。家长要做的就是不要让孩子觉得没钱就等于没面子,让孩子发现金钱以外的东西,有很多东西是金钱买不到。
3、培养孩子一定的理财的观念
小孩子理财,其实也是攒钱,平时可以适当给孩子一些合理的零花钱,自己规定自己今天要花多少钱,比我在儿子放暑假的时候,给儿子准备了一个小零钱的盒子,只要他每天表现好,每天都准时睡觉、吃饭不用奶奶喂饭啦,如果奶奶睡觉不能打扰....那样我下班回家就给奖励一块钱。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孩子金钱的意识,还对孩子行为规则有了约束。
其实,家长在平时生活中,有很多类似的方法可以锻炼孩子的金钱观,比如你可以让他帮忙做一些家务,定期给一些零花钱,或者卖报纸,带孩子参加小区的跳蚤市场等等活动。让孩子了解父母赚钱的不容易,让孩子知道想要得到就必须先付出,这样一定会让孩子的未来受益无穷。
孩子偷钱,多半是这4个原因导致的
1、所有权不清晰
四五岁的孩子,他们看似年龄在渐长,但是心理却依旧不成熟。在这些孩子心中,对物品的所有权没有任何概念,甚至不能准确的区分“你我他”。在孩子看来,父母的东西,就是自己的,所以才会想着去偷钱。当然,他们更不懂偷拿东西的行为是卑劣的。
2、金钱观错误
可能之前,父母对孩子一直有求必应,所以他们养成了高涨的消费欲望。对于喜欢的东西,总想着让父母购买,毕竟之前没有被拒绝过。人的欲望都是无法填满的,最初孩子想要的是一根棒棒糖,但后来可能想要一筐玩具。父母若是此时拒绝,他们就会想着去偷拿钱财,好方便自己购买。
3、管控太严格
与有求必应相对立的是父母的过分管教,为了让孩子养成节约的习惯,严格控制他们的日常花销。哪怕是必须的学习用品,父母也要权衡再三,甚至不断的说教。在这种教育模式下,孩子就会产生反抗心理,他偷钱的目的很简单,就是想摆脱父母的掌控,然后独立去支配自己的喜好。
4、交友不慎
有些家长表示,自家孩子之前明明很诚实,表现也很优秀,可突然间就学会了偷钱,而且还撒谎。对于孩子的“突变”,父母真的要警惕,这多半是他们交友不慎导致的。古时候“孟母三迁”的故事,大家应该都不陌生。孩童时代,他们的自制力太差,只要身边有“坏孩子”,很快就能“近墨者黑”。
教育偷钱的孩子,父母要遵循两个原则
1、不当众教育
不管怎样,偷钱都是一项不光彩的事情,父母最好不要摆在台面上来说。就算特别生气,也要暂时压制怒火,私底下解决这一问题。人多的时候,请给孩子保留一些尊严,不让别人知道他的坏习惯,然后指指点点。当众让孩子认错,只会让他们感到屈辱和恐惧,从而加深说谎的频率。明知道父母会责罚自己,如何敢说实话呢?
2、不翻旧账
就算孩子之前有过偷钱行为,只要他认识错误,并且及时改正,那父母就要让这件事快速的翻篇。很简单,不给孩子随意贴标签,避免标签效应影响他们。同时,也不要总是翻旧账,很容易使孩子讨厌自己。
不翻旧账是对孩子最好的尊重,随着年龄增长,很多孩子都不愿让父母在人前“揭伤疤”。过去的事情,不管好坏,都不予终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