已有1条回答
不爱学习是大多数孩子的天性,我们都没办法拍着胸脯保证,自己当年热爱学习。无论是从现实的角度考虑,还是从学习本身出发,对于学生而言,学习都是一条必经之路,那么如何能够走好这条路,今天看看孩子不爱学习的最佳教育方法,父母的言谈举止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在孩子不学习的这段时间内,父母最好做到以下的2要、3不要,既能加强孩子对学习的兴趣,还能将学习效率翻上一倍,提高孩子成绩。
2要:
1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:现在大多数父母下班回到家之后,最习惯性的动作就是躺在床上玩手机;而导致孩子时常被手机吸引,更加无法专心于学习。所以家长在辅导孩子功课时,最重要的不是时刻监督孩子,而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,可以在一旁专心忙自己的工作,引导孩子沉浸于学习当中,提高学习氛围。
2、制定奖励机制:对于很多孩子来说,处在当下的情况是无法理解学习的必要性,所以要想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,奖励机制是最好的方式。可以提前与孩子约定好学习目标,然后确定奖品的种类(以孩子的喜好为主),最重要的是,要信守承诺,当孩子达到目标时,及时兑现奖励。
3不要
1、不要时刻询问孩子成绩:出于关心的角度,家长想要时刻掌握孩子的学习进度,往往喜欢时不时的进行询问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,当孩子处于考试前期或者复习的冲刺阶段时,最好不要进行多次询问,否则既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,影响考试的发挥,也会导致孩子对学习的抵触心理,影响学习动力。
2、不要因为1次考试结果而大动肝火:学习的过程是漫长而充满变化的,一次成绩固然能反映出不少问题,但是并不意味着这是因为没有努力才导致的结果。当面对孩子的成绩下滑时,主要是帮助孩子找到问题的关键,而不是一味的批评指责,发散负面情绪。
3、不要过度干涉孩子生活:当孩子处于青春期时,自我意识逐渐变强,一味的干涉孩子的私生活,主张安排孩子的生活,除了会让孩子感到没有私人空间之外,也会对家长安排的事情产生抵触心理。鼓励孩子自我安排自由时间,只要是张弛有度的学习、休息结合,都可以由孩子自主安排,这样才能大大激励孩子学习的主动性,提高学习效率。
不管怎么做,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,但有些在教育方法上存在很多漏洞,想让孩子主动爱上学习,家长应该化“逼迫”为“引导”。下面还有3个做法值得参考:
1、通过有效的沟通,帮助孩子扫除厌学的地雷
家长们应该明确一点:孩子不爱学习不是特殊现象,该年龄段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厌学的心理,是普遍存在的。家长该做的并非一味责备孩子、责备老师,而是应该通过有效的沟通,去了解孩子厌学的根本原因。
是因为学科分散,学习压力大?是因为家长“望子成龙”的期望过高,要求过严,绷得太紧让他想通过厌学获取自由?还是因为家庭氛围的不和谐,在孩子心灵上留下阴影,导致无心学习?
通过有效沟通,把孩子厌学的根源挖掘出来以后,才能正确解决。
如果孩子纯粹因为学习压力大选择厌学,家长可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,引导他们通过课外活动排解学习压力。
如果孩子是因为家长要求过严选择厌学,家长则要适当降低标准,同时严格要求自己,给孩子起表率作用,多鼓励,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绩。
如果孩子是因为家庭氛围不和谐选择厌学,家长则要尽量营造一种积极进取的家庭氛围,让孩子在平等,有爱,和睦的环境中保持身心健康。
2、确立阶段性的小目标,提升孩子的自信心
不难发现,不少孩子不爱学习,不想学习,选择逃避困难,是因为家长拟定的目标遥不可及,再怎么努力也难以触达。譬如:孩子成绩处于班上中游水平,刚开学你便给他定目标,期末要考进班前10名,才能奖励他一台新手机。
刚开始,孩子会奔着奖励好好学习,但经历了2-3次月考后,他发现成绩依旧处在班上中游水平,离目标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他的意志力和约束力便会大大减弱。甚至会默默暗示自己:反正不管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目标,那努力还有什么意义?越是有这样的心理,越是害怕面对问题。
家长给孩子拟定目标这个做法是正确的,但不妨把大目标细分为小目标,你希望孩子期末能考进班前10名,那么你可以跟他拆分目标,让他每次月考都比上次进步2名就好。
确立阶段性的小目标,让孩子更容易体会到努力带来的反馈,让他知道努力是可以被看见的,这样他才会像升级打怪兽一样,攻下每个学习上的难题。
3、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力,实现自我驱动
所谓的自我约束力,即自立,自行,自控能力,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约束力,但更多时候仍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,这种能力才能逐渐提高。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:人是水做的动物,给他什么容器,他就长成什么形状。
教育孩子如是说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力,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,制定短期计划安排表,借助便利贴提醒等等。譬如:引导孩子每天去到课室,先在本子上列举出当天要做的几件事情,由重到轻,每完成一件就打个勾,小小的成就感便由此积累而来。
这样做能让他更清楚自己每天该做什么,该如何合理分配时间,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自我约束的习惯,他更能驱动自己去解决学习上的诸多问题。